經典家風家訓 · 云誦讀(十二) 2020年8月5日
領悟修善修德之美
(作者 張培娜)
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好家風篇目是《領悟修善修德之美》,選自《經典家訓品讀》,此書由省紀委宣傳部主編、方正出版社出版。東漢·鄭玄《誡子書》中有這樣一則家訓:“勖求君子之道,研鉆勿替,敬慎威儀,以近有德!币馑际钦f“追隨有道德人的道路,努力鉆研學問不要間斷,敬重地對待道德高尚的人,才能接近道德修養的境界!
鄭玄(127~200),東漢經學家。字康成,北海高密(今屬山東)人,世稱“后鄭”,出身貧苦,勤于游學,屢召不就,畢其精力潛心著述。此信寫于公元197年,這年鄭玄大病,恐一病不起,便給獨子鄭益恩寫下了這封誡子書,舐犢之情充溢滿紙。他在信中追述平生,交托家事,并對兒子的志向、道德、學業、家政等方面提出殷切囑托和希望。全文行文質樸平淡,飽含深情,透示著自知之明和先見之明,感人至深。
深刻領悟《誡子書》全文,鄭玄在人生追求上潛心鉆研學問、不慕榮利、甘心貧賤、守節不仕的高尚品格和道德修養,及其在家庭教育中躬身力行、飽含深情嚴格要求兒子遵循君子之道的拳拳之心,讓人讀后既感到如沐春風之清爽,又感到如遇人生知己般仰慕。正如他在《誡子書》中說:“但念述先圣之元意,思整百家之不齊,亦庶幾以竭吾才,故聞命罔從!痹谒男闹,比功名富貴更重要的是文化意識,并自覺將傳承文化大脈為己任,他留給后人的不是過眼煙云高官厚祿的榮耀,而是世代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。
此外,他還向兒子傳承治學與為人的經驗,“勖求君子之道,研鉆勿替,敬慎威儀,以近有德”,他希望兒子像他一樣遵循君子之道,不斷完善自己的德行,最終成為有德之人。也正是這種高尚的道德,鄭玄的家鄉高密一縣竟未受黃巾軍抄掠,由此可見鄭玄的人格力量,以布衣而雄視時代的偉力。
“忠厚傳家久,詩書濟世長!奔绎L不僅是家族的寶貴精神財富,更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基!皩⒔烫煜,必定其家,必正其身! 良好的個人修養和嚴格的家教家風,不僅是黨員干部提升自身素質的基本要求,也是夯實建設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的基礎。黨員干部要把廉潔齊家作為必修課,在不斷學習中修善修德,在勤勉履職中廉潔自律,把良好家風這一文化基因不斷傳承下去。
|